不一般的苦涩

    在我省石雕艺术之乡绥德,一个高2米2的石狮子本可卖到更好的价钱,只因市场秩序混乱,竞相降价只卖6000到8000千元;在绥德,石雕产创汇百万多元,而在中国石雕之乡惠安、青田等地,年产值超过数亿元。如此大的落差,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苦涩:绥德石雕为何卖不上好价钱?
  绥德素有“文化县”的美称,其石雕艺术是绥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绥德四十里铺出产的石头柔润细腻,纹理天生,色泽青灰且富有可塑性,是石雕的理想料石。从明末起,这里的多数农民就以采石为业,靠雕石谋生。
  改革开放以来,绥德农民将当地传统石雕文化发扬光大,闯出了一条靠石雕致富的门路。一支支农民石雕队伍,利用当地特有的“青石”和“黑青石”等优质石料,雕刻出了狮、龙、虎、古今人物等上百个品种,其中石狮子最为出色。目前,全县有石雕企业数百个,从业人员数千人,年产创汇百万多元,仅四十里铺王家沟一个村就有47名石雕能手,每年的石雕收入相当于全村全年农、林、牧各业总收入的2.5倍。眼下,从绥德城307和210国道交汇处起至绥德四十里铺长达20公里的210国道两旁,到处都是“没有围墙的石雕场”,形成了一道耀眼的文化景观。2004年绥德被省政府命名为“石雕艺术之乡”。
 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,读者一定会为绥德石雕感到骄傲。然而,业内人士却要告诉你,绥德石雕固然不错,但和由文化部命名的“中国石雕
之乡”相比,差距还很大,可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还很多。“在绥德,一个高2米2的石狮子本可卖到更好的价,只因市场秩序混乱,竞相降价只卖6000到8000千元。”绥德县委宣传部部长张少生向记者谈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:“绥德石雕业多采取松散形的农民家庭作坊式生产,到现在,这种曾经大大激发出民间创造力的生产方式因为各自为战,难于管理。由于竞争激烈,作坊之间竞相降价,致使市场秩序混乱。办培训班,参加的人又很少,形不成组织辅导,作品的文化品位、艺术价值难以提高,不好整体推进,这些都严重限制了石雕业的健康发展。”
  绥德石雕该以怎样的方式步入竞争激烈的石雕市场,进入艺术创作的良性循环轨道,成为亟须探讨的课题,迫切需要有人指点迷津。
  已离开岗位多年的原文化厅主管民间艺术的副厅长党荣华,仍以一颗火热的心关注着我省绥德石雕发展。他认为:“农民很实际,只要有人买(哪怕价钱低),他就不想着提高和创新,这就势必影响了石雕业的发展。所以政府要想办法关心指导,帮助他们开发新产品,样子多了就会吸引更多的客户。”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林通燕,对全国各地的石雕有研究,编辑出版有关方面的书籍。他说:“山东、福建、浙江、河北等地的‘石雕艺术之乡’的石雕业基本步入正规化、大型化的发展轨道,越做越大,成为当地不可忽视的支柱产业,在国内、国际上都很有影响,而绥德还停留在民间的小打小闹上。而且各个作坊的短期行为又导致了绥德石雕越来越俗,过于模仿别人的东西,传统的东西丢失得太多。绥德石雕要发展,首先要清楚地认识自身的缺陷和长处,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。”画家王国征认为:“绥德石雕样子单一,是发展最大的障碍。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指导,从业者又受自身条件、素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,很多作品缺乏独创性,或者缺少人文内涵,这是绥德石雕的一大缺憾,也是今后发展的硬伤。”“绥德石雕有不少佳作,但大多平淡。”西安雕塑院院长张琨指出:“绥德石雕在雕塑语言的运用上有缺憾,狮子的形体和面的关系、线的运用以及夸张、变形的适度
等都有待提高。”
  “绥德石雕要发展,要做大做强,政府和艺人都要有紧迫感,不能满足现状,盲目乐观,要把眼光放长”,“告别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,集采石、雕塑创作、加工、销售为一体,走优化组合、集约化管理的路子”,“政府行为,专家指导,整体推进”,“举办石雕艺术节,在互联网上发布产品信息,让绥德石雕走向全国,走向世界”,这些是关心绥德石雕发展的专家学者发出的心声与建言。

作品展示

地  址: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里铺镇

总经理:鲍成文

电  话:0912-5851928

手  机:13379491638 13409162190

经  理:鲍毅         

电  话:18098060003 13259375333

邮  件:sd0928@qq.com  QQ/微信:1362613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