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德石雕为精神文明建设添彩

绥德石雕为精神文明建设添彩

 

  从古到今,绥德石雕既展现了绥德汉的聪明与智慧,又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。称之为绥德石雕艺术瑰宝的东汉画像石刻,部分画面就折射出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热爱与追求。

 

  汉代绥德,田塬纵横,水草肥美,崇尚尽孝、厚葬风气浓郁,绥德汉以刀为工具,用剔底的方法突出物像,营造出汉画像石。其内容丰富,有神话传说、乐舞百戏、宴饮、放牧等等,乐舞百戏表演或单人或双人或群舞,乐妓身穿束腰拖地大摆舞衣,挥袖起舞,舞姿轻柔优雅。东汉时期,不仅人们是那么浪漫、洒脱,富于浓厚的生活韵味,动物也不甘落后。一幅草原牧场图表现得淋漓尽致:中间二牛草足肚饱正顶角翘臀,打算一决高下,散步的羊鹿,在空中小鸟的伴奏下,显得悠闲自在,一旁亮翅的朱雀也那样舒畅、坦荡……

 

  从绥德汉画像石中人和动物表现出的热情与豪放、祥和与满足,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绥德一带经济富足的景象。正因为有物质生活在作坚实的铺垫,才会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,才会打造出古老的精神文明,推动人类古老文明的进步。

 

  今天,随着经济的发展,绥德人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企盼,更新的追求,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标准。“楼依疏属山抬头犹见秦汉月,堤锁无定河扑面常临清民风。”这副撰刻在绥德城南大门石牌楼上的楹联,就表现了绥德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指引下,大力提倡清正廉洁的内容。这副楹联借景抒发了建楼时的清廉风气,暗示人们要爱护石牌楼,保护石雕建筑,保护一草一木一物,让我们的家园山更青、水更蓝、城更美。还有一副楹联:“吃百姓饭穿百姓衣兴百姓业做百姓公仆,顺黎民心谋黎民福报黎民恩为黎民子弟。”体现了官德民意,提醒我们的领导干部始终能想人民所想、干人民所干的事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绥德石雕为创建和谐社会,打造了正直、正气、公正,构建了为民造福的人格长城。

 

 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思想意识更不能淡薄。有人说要想做事就先学会做人。绥德石牌楼底座浮雕“二十四孝”,作为典范,引导人们要尊老爱幼、赡养老人。绥德永乐大道版画上,有唐朝官员张灿为无法吃奶的孩子设“育婴堂”,哺育他们健康成长,等等。蕴涵在绥德石雕中的精神文化为我们如何做人、怎样做人,打造了道德典范。今天,在和谐共享的大家庭中,科技发达,衣食无忧,我们更应尊重老人,爱护孩子,乐于助人,勇于奉献,想小家顾大家,一切以社会利益为重。

 

  绥德的石雕历史源远流长,历经几辈人的精心经营,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大放异彩,随之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。有了充足的精神粮食,人类才能进步,社会才能发展。在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今天,绥德汉以石头为创作源,传承文明,不断更新精神理念、人文理念和道德理念,打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精神文明之花。绥德汉的石雕艺术,传承了古老的精神文明,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。


作品展示

地  址: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里铺镇

总经理:鲍成文

电  话:0912-5851928

手  机:13379491638 13409162190

经  理:鲍毅         

电  话:18098060003 13259375333

邮  件:sd0928@qq.com  QQ/微信:136261367